SYB-60/5 双液变量注浆泵为卧式双作用往复式活塞泵,该泵双缸独立,有两个吸,排浆口能进行双液注浆作业,出浆比例1:1,注浆速度由变速箱控制为四种速度,相对应的出浆排量。该泵主要用于软基加固,隧道超前预注浆,堵水及破碎岩石的固结注浆工程。该泵工作两缸的同时输出浆液,通过混合器,混合可以达到准确的混合比例,对浆液的凝胶时间更容易控制,从而能有效的掌控浆液的扩散半径,进而提高注浆工程的质量,降低注浆工程的成本。

SYB-60/5 双液变量注浆泵技术参数
泵类型:卧式 作用种类:双作用
双缸直径:60mm 行程85mm
往复次数:(次/升) 69 41 22 11
排浆量:(升/分) 70 42 23 11
工作压力:5Mpa 吸浆管尺度:Ф25mm 重量:400kg
外形尺度:长×宽×高 2160×670×1100mm
排浆管尺度: M30×1.5mm
三角带规格及数量(阻燃): B1473×3 B2007×5
电机功率:7.5KW 电机转速:1450r/min

介绍了AUTOMATIG306全位置自动管板焊接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通过工艺评定优选出的焊接工艺参数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焊缝合格率达100%。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艺设备,在炼油、化工行业中是主要的工艺设备之一,其完好与否对化工生产的影响很大,一旦泄漏,对化工产品的质量、工厂安全、环境和设备等将造成很大的损失。换热器中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角接接头焊缝质量是整台设备制造质量的关键,以往都采用传统的手工电弧焊或手工氩弧焊工艺焊接,由于劳动条件差,对焊工技术水平要求高,焊缝外观质量不美观,焊接速度慢,效率低,焊接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合格率低,设备的制造质量和工期都无法得到。
为了使金粒极限地露出出来,以进步金的浸出率,据实验:焙烧炉排出的赤热焙砂经水淬产出的水淬渣,比干法排渣金的化浸出率可进步7%。其效果是因为热焙砂迂骤冷而迸裂,使更多的金粒露出出来之故。因为各地含金黄铁矿的矿藏结构和组分不同,焙烧时吸热峰值的温度也有差异,可进行实验测定,挑选焙烧温度和焙烧时刻。许多厂矿焙烧黄铁矿是为了制酸。为满意制酸要求,通常将焙烧温度进步至85℃或9℃以上,它对焙砂提金是晦气的。

SYB-60/5双液变量注浆泵(一)开泵前的准备
1、双液泵一定要安装在平整、坚实的基础上。
2、开车前检查各部件零件紧固情况,特别是拉杆与十字头连接处应经常检查。用扳手拧死拉杆。
3、检查进将管密封情况,管道不得破损漏气。
4、检查曲轴箱、变速箱内润滑油及各油嘴等润滑装置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曲轴箱加30#普通润滑油至油标上部,约8升。变速箱加SY1103-77或HL-20齿轮油至加油口下缘,约3升。
5、检查离合器是否良好。
6、检查安全阀是否可靠。
7、检查活塞安装的松紧程度。
8、调整好三角皮带松紧程度。

(二)泵的开动运转
1、将离合器操纵手柄放在皮带轮空转位置。变速箱挂在所需档位。
2、开动电机:注意皮带轮的旋向与所示方向相符。严禁电机运转时变速。
3、操作离合器使之处于工作位置。即开始正常运行。
为防止沉淀相溶入和晶粒长大引起的脆化,宜选用偏小的焊接热输入。预热预热主要是为了防止裂纹,同时兼有一定改善接头性能作用。但预热却恶化劳动条件,延长生产周期,加制造成本。过高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反会使接头韧性下降。因此焊接是否需要预热和预热多少温度,应慎重从事。后热及热处理后热又叫消氢处理,是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和保温,让其缓冷,使扩散氢逸出的工艺措施。后热的目的是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主要用于强度级别较高的钢种和大厚度的焊接结构。

(三)泵的维护保养
1、注意检查各运行部件的润滑情况,变速箱、曲轴箱及时加油、换油,在更换润滑油时应用纯洁无机械杂质的润滑油。
2、泵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5MPa,要经常检查安全阀的工作可靠性。
3、运转时不应有撞击声。
4、各密封位置松紧适度,不得有泄漏现象。
5、经常保持泵的清洁。
6、注意传动皮带张紧情况并及时调整。
7、吸浆笼头沉浸在液面以上。
8、在泵启动前,应用扳手将拉杆拧紧,以防拉杆及十子头丝扣松动。
9、泵不用时必须仔细清理各部件上附着的浆液,并将曲轴、齿轮、十子头、十子头滑套、拉杆、缸套等涂上黄油。

两种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水-水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更为集中的空调方式,国内已有生产,由于机组较为集中因此水源热泵机组初投资较小,但热泵机组需要在建筑中设置专用的机房;水-空气水源热泵系统相对分散,目前成熟产品主要为国外品牌,机组初投资略高,但其室内的循环水管不需要保温,由于机组分散到末端,所需机房面积也较小。就系统的综合造价而言,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较贵,但水-水水源热泵系统所需的风机盘管和空调箱、保温费用、多占机房带来的费用加,综合投资虽然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形式较贵,但二者相差不大。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加快了高炉喷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欧洲和日本更是在实际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到90年代初,欧洲和日本已有小部分高炉月均喷煤比超过了200kg/t的大关。从20世纪60年始应用高炉喷煤,发展到70年代,我国高炉喷煤技术以其资源广、喷吹量大、效益高而受到钢铁界的关注,高炉喷煤普及率和喷煤量在上一度处于水平。在80年代后期,我国高炉平均喷煤比在50kg/t~60kg/t,这是因为受配煤设备、自动化计量手段以及煤炭质量较差等问题的影响。
恩施SYB-60/5双液变量注浆泵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