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了普通混凝土导电量和气体渗透系数这2种耐久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就电极溶液中氯离子迁移量和混凝土导电量的关系以及干燥过程引发的微裂纹对混凝土导电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导电量与气体渗透系数、阴极溶液氯离子减少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ASTM C1202试验中氯离子对混凝土导电量的贡献仅占总导电量的1%~3%,因此以混凝土导电量直接衡量其氯离子渗透性可能有些牵强,可以考虑将阴极溶液氯离子减少量作为评价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一个指标;干燥引发的微裂纹会导致混凝土导电量明显提高.
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可分为: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和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两种。管道穿越楼面屋面预埋刚性防水套管,能有效预防楼板渗漏水,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普遍采用;自来水、厂房、人防工程、污水处理厂的清水池、污水池需要管道通过水泥墙穿过,并且需要能上下活动的,那么就需要柔性防水套管,这两种防水套管在用于与腐蚀介质接触时,那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介质性质及防腐要求,选择适用的耐腐蚀材料—-316L不锈钢材料、304不锈钢材料、201不锈钢材料等等。

柔性防水套管高层建筑给水管道及防水套管的布置,应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同时,防水套管的安装避免影响建筑的使用和美观,方便维护管理和检修,力求经济合理。由于低区是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引入管经水表节点后,分别接入生活贮水池和消防贮水池。低区供水系统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采用下行上给的给水方式,枝状管网,横干管敷设在地下一层的吊顶中,给水立管尽可能布置在管道井内或墙槽内,部分布置在墙角、柱边的立管,可由土建装饰处理。
利用TAM-AIR热活性微量热仪测定了掺不同减水剂水泥水化过程的水化放热曲线,并用Db10小波对放热曲线进行.结果表明:掺新型聚羧酸减水剂(SPC)水泥的水化曲线放热峰比掺萘系减水剂(NSF)和不掺减水剂的水泥分别滞后了171.3,235.9 min.对各放热曲线进行分解与重构发现,掺SPC试样的各近似系数比掺NSF试样和空白样小,重构得到的信号误差大,表明掺SPC比掺NSF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大.减水剂可有效延缓水化放热峰出现,掺SPC水泥水化放热过程比掺NSF水泥更加温和,有利于后期水泥强度的发展.
柔性防水套管给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低区一到二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中区二到十二层,高区十二到二十二层,均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合流制,底层单独排放,排水立管设伸顶通气管,污水直接排向市政污水管网,消防系统分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火火系统,其中消火栓系统采用水泵水精联合供水。
基于冻融与疲劳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弹性模量衰减模型、冻融损伤的混凝土疲劳本构模型以及钢筋的疲劳本构方程,通过ANSYS综合各模型的材料参数,模拟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冻融与疲劳交替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弯曲挠度和上边缘的应变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所得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冻融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疲劳性能的数值模拟提供有效方法.
三、不锈钢防水套管说明
1、当迎水面为腐蚀性介质时,可采用封堵材料将缝隙封堵,做法见02S404国家标准图集“柔性防水套管(B型)安装图”; 2、套管穿墙处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局部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注范围应比翼环直径(D5)大200,而且必须将套管一次浇固于墙内;
3、穿管处混凝土墙厚应不小于300,否则应使墙壁一边加厚或两边加厚,加厚部分的直径至少为D5 200;
4、套管的重量以L=300计算,如墙厚大于300时,应另行计算;
为定量了解Vectran纤维的耐酸碱性能,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采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了处理,并测试处理前后纤维的失重率、断裂强度和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酸碱处理后,Vectran纤维的质量损失率相差不大,只有在浓硫酸中纤维的腐蚀情况比较严重;拉伸试验中,Vectran长丝的受酸碱处理的影响不大,只有浓硫酸对其有致命的影响;SEM显示酸碱处理使Vectran纤维表面产生纵向沟槽,沟槽的密度和深度与酸碱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其中硫酸的处理效果更为明显。
什么是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一般在做水池的时候要用到套管,它是管道通向水池的通道。
但是普通的套管很难密封,从而从套管与管道之间会有漏水、套管与墙壁之间也易漏水。
只用防水套管的话解决了套管与墙壁之间的漏水,还不能解决套管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柔性防水套管正好可以解决两种问题。
套管可分为:普通套管--比要用的管道粗2-4厘米,固定在墙或板内,管道从中通过。
柔性套管--就是在套管与管道之间用柔性材封堵起到密封效果。
钢性套管--就是套管与管道间用钢性材料封堵达到密封效果。
防水套管--就是套管所使用的环境是防止液体漏出或漏入的地方(比如水池、化粪池、地下室等),就是在套管外壁加不少于1圈的防水翼,这样套管浇筑在墙体内时就成为一个整体,不会因胀缩因数而出现裂纹而渗漏。
一方面从运动学法和有限元法两个角度综述了二维编织工艺理论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总结了纤维束假设截面椭圆形、透镜形、扁平六边形的研究过程,对各种方法建立的二维二轴编织结构和三轴编织结构的单胞研究进行了综述。后对研究建立单胞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