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与朋友聊耐碱玻璃纤维强水泥板强度,他把养护1天、3天、5天、7天、10天的抗压强度个抗折强度测试结果给了我,抗压强度持续提高,而抗折强度则三天内持续提高,5天的基本稳定,而7天和10天抗折强度有所下降,他有所不理解,在此,给大家讲一下原理,并结合前几天与其他客户的交流,对一些现象与大家分享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价值。
抗压强度持续提高的原因:水泥加水之后,水合反应,然后逐步硬化,普通水泥而言,这时间大约两天,随着水凝硬化,其抗压强度逐步呈现,水泥抗压强度大,这是水泥基体自身得特性,所以,在3~10天抗压强度持续提高是水泥自身性能的逐步展现,属于正常。
抗折强度三天内提高,然后陆续降低的愿意:


水泥抗折强度的提高主要靠强纤维实现的,看着抗折强度得实现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强纤维自身的抗拉强度,二是纤维许水泥基体的结合性,也可以叫做粘合性能。纤维在水泥制品中的破坏方式有两种,一是纤维被拔断,这要靠纤维自身的强度,二是纤维被拔出,这样看水泥基体对纤维的握掴力。
首先看前三天,这阶段,水泥由塑形状态逐渐硬化,对纤维的握掴力逐渐强,体现在水泥板的抗折强度逐渐提高。

在看5天之后,逐步硬化后,水泥板抗拉强度体现主要集中在纤维的抗拉强度上,这强度也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始强度,二是抗腐蚀性,如果纤维初始强度不高,或者易被腐蚀,强度保留率不高,都会使得水泥板抗折强度降低。
一般而言,就耐碱玻璃纤维而言,初始强度17MPa属于正常,水泥板抗折强度15-16MPa属于正常值,如果太低,有的10左右,那应该从配方或者工艺方面找原因了。如果太高,我认为那也不合理,需要从测试方法方面找原因,如果有的专家提出过高要求,要也要理性对待,不可头脑发热。
至于Cem-FIl耐碱玻璃纤维耐碱强力保留率在80%以上,大约在84~86%。葱这意义上讲,当握掴力等其他因素基本固定后,水泥板抗折强度不是持续提高,一定下降也是正常的。需要关注的是:如果抗折强力下降到初始强度的40-50%那就有问题了,十有八九不是耐碱纤维。
结合前期有人问我,用耐碱纤维网格布做的水泥板抗折强度11MPa左右,我可以明确的说,这是不正常的,网布铺层有问题。
按照常规思维,网格布属于连续纤维,不存在拔出现象,如果铺层好,多股纤维同时受力,强度会比单纤维初始强度还要高才对。
我们说,抗折强度是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组合,也就是说,在做抗折实验时,上面受压,下面受拉,如果均匀铺三层网格布,那在做抗折时,受力的是中间网布和底层网格布,如果只铺两层,那么你可以理解为,抗折实验时,主要受力的只有一层网格布。自己对照自己的工艺,问题出在哪里?
再讲一个实验实际例子,我与日本一专家做经编织物在游艇中应用时,所用材料为玻纤经编单向布和树脂,实验结果显示,如果经编织物径向纱出现弯曲,抗折强力可以下降25~30%。水泥制品没有做过类似实验,但道理是想通的。这一点属于细节控制,但容易被忽略掉,但其实也很重要。
处于对厂家或者实验机构保密的出发点,我在这里讲,不提任何厂家或者实验机构的名称,不体具体实验细节和实验数据。各家又各家的私房菜,大厨的手艺别人学不来。
一家之言,供参考,如有交流,请私聊,点赞,我要的!
祝大家发财!
截至9月7日,环境保护督察组已向我省转办二十七批信访件,共计6588件,涉及环境问题12627个,其中水污染问题2584个、大气污染问题3172个、土壤污染问题221个、生态破坏问题532个、重金属污染问题34个、垃圾污染问题735个、噪声污染问题1496个、油烟污染问题678个、扬尘污染问题475个、固废污染问题410个、海洋污染问题68个、其他问题2222个。前十八批3787件信访件已办结3647件,正在办理140件,已办结案件中,确认属实3163件,不属实484件。

沈阳将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意见明确了沈阳市到2020年,安全生产法治体系、责任体系、双控体系基本建成,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明显下降;到2030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质全面提升。明确市安委会主任由市委、共同担任,实行“双长制”,成员单位加组织部、政法委、检察院、法院等单位,人员调整为各有关单位主要。意见指出,全市要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本”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