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元德通宝检测年代
早在16世纪80年代,我国律学家朱载堉就已经发明了十二平均律,这比欧洲音乐家麦森的同样成果早半个世纪。但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却是本土孕育的,西方的十二平均律与朱氏十二平均律并无直接关联。通过对十二桥文化成都平原类型和渝东类型典型遗址所出动物骨骼的可鉴定标本、个体数和肉量估算的统计来考察其生业方式,结果显示前者的肉食资源以家畜为主,而后者则以为主。与香炉石文化的生业方式进行比较,并认为在早期文明阶段,同一考古学文化的不同类型其生业方式不尽相同,而不同的考古学文化间的生业方式则可能趋同。2012年和2013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对云南陆良县薛官堡墓地进行了发掘,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随葬品有铜器、铁器、陶器、玉石器、玻璃器、漆木器、钱币和铜镜等。墓葬的主体年代应在西汉时期,文化面貌有较强烈的地方特色,因此判断该墓地为西南夷某地方部族的公共墓地。
釉里红瓷是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釉里红瓷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1300℃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元代及明初釉里红瓷器公开拍卖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早在1986年秋拍时,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菱口大盘即创下了1034万港币的高价。进入90年代,随着艺术品拍卖业的日渐兴盛,早期釉里红瓷器的上拍数量大幅加,特别是2000年以后,拍卖价格扶摇直上。
釉里红瓷器新拍卖成交价格
元 釉里红云龙纹大口梅瓶 13000-13000万--14950万
明洪武 釉里红云龙纹双龙 10800-10800万--11880万
元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刻花 800-800万------92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 咨询价----------7852万
元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玉壶 6000-6000万---7245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莲牡丹 4800-4800万---5520万
明宣德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 4000-6000万---4380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咨询价7852万-----56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莲牡丹4800-4800万-----5520万
明洪武 釉里红式「寿2500-3500万-----4098万
二、征集范围:
书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岭南名人书画及当代书画精品;
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为佳。
杂项精品:历代名家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
到2006年春拍时,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已经达到了7852万港币的天价,这一价格创造了迄今所知明代瓷器拍卖的高纪录。今年5月27日舂拍中,一件造型特殊的明洪武釉里红梅竹茶花纹军持,继续以3392.75万港币的成交价续写着釉里红瓷器的天价传奇。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然而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资讯:元德通宝检测年代
苏秉琦先生是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本文回顾了他考古学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的这种思想缘起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大成于90年代,并在《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得以集中体现。包山楚简中有一组占卜记录,是研究战国时代思想意识的新资料,十分珍贵。完整的占卜记录包括两部分:一为卜辞,有时间、事项、意愿、占卜结果。二为祝辞,有祝祈的神灵、祭品、祝祈目的。然后,卜人还要对祝辞再作一次占卜,并作出终判定。简文中有些内容与《周易》有关,如贞卜"出入侍王",类似情况可参阅《周易》中的复卦、坤卦、《系辞》。祝祈神灵中有"二天子",应当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伏羲与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