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应力控制模式下的劈裂疲劳试验,了不同掺量(纤维体积与沥青混合料体积之比)和长径比的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劲度模量的衰减特征;结合损伤力学理论,提出了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疲劳破坏准则;在应力比-疲劳寿命(S-N)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影响的纤维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纤维含量特征参数能综合反映纤维掺量和长径比对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综合影响;AC-13F型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纤维掺量为0.35%,长径比为324,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值为1.13.
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可分为: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和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两种。管道穿越楼面屋面预埋刚性防水套管,能有效预防楼板渗漏水,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普遍采用;自来水、厂房、人防工程、污水处理厂的清水池、污水池需要管道通过水泥墙穿过,并且需要能上下活动的,那么就需要柔性防水套管,这两种防水套管在用于与腐蚀介质接触时,那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介质性质及防腐要求,选择适用的耐腐蚀材料—-316L不锈钢材料、304不锈钢材料、201不锈钢材料等等。

柔性防水套管高层建筑给水管道及防水套管的布置,应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同时,防水套管的安装避免影响建筑的使用和美观,方便维护管理和检修,力求经济合理。由于低区是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引入管经水表节点后,分别接入生活贮水池和消防贮水池。低区供水系统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采用下行上给的给水方式,枝状管网,横干管敷设在地下一层的吊顶中,给水立管尽可能布置在管道井内或墙槽内,部分布置在墙角、柱边的立管,可由土建装饰处理。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断裂性能,对SBS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沥青混合料小梁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利用CCD摄像头跟踪拍摄了沥青混合料小梁变形破坏的全过程,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受力前以及断裂后沥青混合料的细观界面形貌,从细观结构角度揭示沥青混合料小梁变形断裂的机理.结果表明:SBS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断裂性能要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而沥青本身的性能、沥青与骨料间的界面性能及加载速率对混合料的特性影响至关重要.
柔性防水套管给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低区一到二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中区二到十二层,高区十二到二十二层,均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合流制,底层单独排放,排水立管设伸顶通气管,污水直接排向市政污水管网,消防系统分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火火系统,其中消火栓系统采用水泵水精联合供水。
通过常规三轴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了围压以及PVA纤维掺量对高性能PVA纤维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PFRCC)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加,HPFRCC的轴向极限抗压强度以及峰值应变均显著提高;PVA纤维掺量对HPFRCC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在低围压受力状态下使用PVA纤维强HPFRCC要比在高围压受力状态下更能发挥纤维的强阻裂作用,而且PVA纤维掺量对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也有一定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HPFRCC的轴向极限抗压强度、轴向峰值应变与围压之间的关系.
三、不锈钢防水套管说明
1、当迎水面为腐蚀性介质时,可采用封堵材料将缝隙封堵,做法见02S404国家标准图集“柔性防水套管(B型)安装图”; 2、套管穿墙处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局部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注范围应比翼环直径(D5)大200,而且必须将套管一次浇固于墙内;
3、穿管处混凝土墙厚应不小于300,否则应使墙壁一边加厚或两边加厚,加厚部分的直径至少为D5 200;
4、套管的重量以L=300计算,如墙厚大于300时,应另行计算;
根据应力等效假设,以劲度模量作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参量,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劲度模量损伤因子量随加载次数的累积过程分为3个阶段,并将宏观力学性能发生剧烈变化的第3阶段定义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裂缝出现区域.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试验结果的,定义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破坏时的损伤因子为临界损伤因子,得到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破坏时损伤因子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建立了考虑温度因素的疲劳损伤模型.
什么是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一般在做水池的时候要用到套管,它是管道通向水池的通道。
但是普通的套管很难密封,从而从套管与管道之间会有漏水、套管与墙壁之间也易漏水。
只用防水套管的话解决了套管与墙壁之间的漏水,还不能解决套管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柔性防水套管正好可以解决两种问题。
套管可分为:普通套管--比要用的管道粗2-4厘米,固定在墙或板内,管道从中通过。
柔性套管--就是在套管与管道之间用柔性材封堵起到密封效果。
钢性套管--就是套管与管道间用钢性材料封堵达到密封效果。
防水套管--就是套管所使用的环境是防止液体漏出或漏入的地方(比如水池、化粪池、地下室等),就是在套管外壁加不少于1圈的防水翼,这样套管浇筑在墙体内时就成为一个整体,不会因胀缩因数而出现裂纹而渗漏。
针对目前支持向量机(SVM)运用于复合材料的分层损伤识别的有关研究尚少,采用归一化后的模态频率,基于SVM回归理论对碳纤维强复合材料(CFRP)悬臂梁的分层损伤位置、大小及分层界面进行了损伤识别。首先建立了CFRP梁的有限元模型,得到"损伤变量-模态频率"的数据库和数值测试案例,对比不同参数方法下的SVM回归预测效果。然后使用德国Polytec激光扫描测振仪进行模态试验获取CFRP梁试件的模态频率值,将实测频率值用于SVM回归预测,进一步证实了SVM在CFRP梁结构的分层损伤识别领域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