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复合吸声材料为多孔纤维材料,利用阻抗管测量其吸声系数,探讨了密度、厚度、空气流阻率、背后空腔深度、处理工艺及贴面处理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密度为0.2g/cm3,空气流阻率为1.98×105 Pa·s/m2的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加厚度或背后空腔深度,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复合材料的声波吸收峰往低频方向;对于密度大的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复合材料,处理工艺能明显提高其吸声性能;贴面材料的使用可降低木质纤维/聚酯纤维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
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可分为: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和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两种。管道穿越楼面屋面预埋刚性防水套管,能有效预防楼板渗漏水,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普遍采用;自来水、厂房、人防工程、污水处理厂的清水池、污水池需要管道通过水泥墙穿过,并且需要能上下活动的,那么就需要柔性防水套管,这两种防水套管在用于与腐蚀介质接触时,那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介质性质及防腐要求,选择适用的耐腐蚀材料—-316L不锈钢材料、304不锈钢材料、201不锈钢材料等等。

柔性防水套管高层建筑给水管道及防水套管的布置,应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同时,防水套管的安装避免影响建筑的使用和美观,方便维护管理和检修,力求经济合理。由于低区是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引入管经水表节点后,分别接入生活贮水池和消防贮水池。低区供水系统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采用下行上给的给水方式,枝状管网,横干管敷设在地下一层的吊顶中,给水立管尽可能布置在管道井内或墙槽内,部分布置在墙角、柱边的立管,可由土建装饰处理。
为研究锈蚀钢筋沿长度方向的锈蚀率变化规律及其对锈蚀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板中钢筋进行了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混凝土密实度及浸泡方式,采用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可以得到沿截面及长度方向不均匀锈蚀的钢筋.锈蚀钢筋屈服荷载、极限荷载与微段锈蚀率有较大的相关性,且沿长度方向不均匀锈蚀参数随其平均质量损失率加而大.用微段锈蚀率计算得到的锈蚀钢筋屈服荷载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柔性防水套管给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低区一到二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中区二到十二层,高区十二到二十二层,均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合流制,底层单独排放,排水立管设伸顶通气管,污水直接排向市政污水管网,消防系统分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火火系统,其中消火栓系统采用水泵水精联合供水。
在对比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哑铃型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仪.该测试仪采用应力发生器诱导混凝土试件快速产生裂缝,能快捷准确地评价混凝土材料开裂性能.与现有的约束条件下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方法(板式约束法、圆环约束法等)对比后发现:哑铃型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方法具有敏感性强、准确性高、测试周期短、工程应用简便等特点.
三、不锈钢防水套管说明
1、当迎水面为腐蚀性介质时,可采用封堵材料将缝隙封堵,做法见02S404国家标准图集“柔性防水套管(B型)安装图”; 2、套管穿墙处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局部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注范围应比翼环直径(D5)大200,而且必须将套管一次浇固于墙内;
3、穿管处混凝土墙厚应不小于300,否则应使墙壁一边加厚或两边加厚,加厚部分的直径至少为D5 200;
4、套管的重量以L=300计算,如墙厚大于300时,应另行计算;
对两种厚度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进行了5组应力比的双轴拉伸试验,得到其应力-应变曲线.计算了ETFE薄膜的折算应力,检验了Mises屈服准则的适用性,得到了双轴拉伸情况下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并与单轴拉伸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TFE薄膜双向受力时符合Mises屈服准则;双轴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与单轴数据接近.
什么是不锈钢柔性防水套管:一般在做水池的时候要用到套管,它是管道通向水池的通道。
但是普通的套管很难密封,从而从套管与管道之间会有漏水、套管与墙壁之间也易漏水。
只用防水套管的话解决了套管与墙壁之间的漏水,还不能解决套管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柔性防水套管正好可以解决两种问题。
套管可分为:普通套管--比要用的管道粗2-4厘米,固定在墙或板内,管道从中通过。
柔性套管--就是在套管与管道之间用柔性材封堵起到密封效果。
钢性套管--就是套管与管道间用钢性材料封堵达到密封效果。
防水套管--就是套管所使用的环境是防止液体漏出或漏入的地方(比如水池、化粪池、地下室等),就是在套管外壁加不少于1圈的防水翼,这样套管浇筑在墙体内时就成为一个整体,不会因胀缩因数而出现裂纹而渗漏。
复合材料因其轻质、机械性能好及能量吸收性能高而广受关注。研究表明圆形截面复合材料管件物能量吸收性能优于方形截面的管件物,故目前复合材料管件研究对象高度集中在圆形截面,而对实用价值非常高的方形截面复合材料管件物的研究比较少见。从编织角以及编织方式方面着手,对方形截面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件物的压缩特征以及能量吸收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了不同编织角的二维(2D)以及三维(3D)结构复合材料管在破坏过程中伴随的微观破坏,并讨论了其破坏机理的差异性。